创新河北·县域跃升
我省出“组合拳”促县域科技创新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础在县域,活力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
为解决县域创新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今年初,《河北省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2019—2025年)》正式印发。随后,开展首次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评价,对进入A类的6个县(市、区)分别给予300万元奖励;开展专题调研,摸清县域科技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难点痛点;成立科技创新辅导团,解决地方抓科技创新动力不足、能力不足等紧迫问题;编印县域科技创新评估报告,强化县域创新精准指导……在省科技厅的有力推动下,我省县域创新如火如荼。
除了省级层面积极调度,全省各县(市、区)也抓紧制定了县域创新工作方案、开展了工作部署,并比照首次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评价结果查问题、找差距、定目标、促提高,现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石家庄市鹿泉区
出政策建基地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区级公共财政收入完成27.8亿元,财政科技投入4284万元,占财政收入的1.54%;列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75项,争取科技专项资金4058万元,引进新技术12项,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10项,开发新产品28项,新兴产业比例达80%……这是石家庄市鹿泉区交出的2018年创新“成绩单”。
“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创新政策,结合鹿泉实际,我们出台了《关于大力鼓励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创新政策,积极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石家庄市鹿泉区相关负责人说。
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投入是保障。探索建立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鹿泉区与邮储银行鹿泉支行合作设立了鹿泉区高新技术企业风险补偿金,为该区高新技术企业每年提供1亿元的贷款授信金额。引进中科招商,成立了50亿元的鹿泉区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首期5亿元。
“不仅如此,我们还开展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工作。前不久,北京银行鹿泉支行为石家庄市一家文化饰品公司提供商标权质押融资贷款300万元,有效解决了企业资金困难。”石家庄市鹿泉区相关负责人说,目前,该区全社会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2.6%,基本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
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创新创业链条,鹿泉区先后出台了“双创”示范基地培育活动实施方案、创新就业孵化基地实施方案等,扎实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
“现如今,全区市级以上众创空间达10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达4家,全区众创空间、孵化器面积达3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团队达200家,正谋划建设梦巢小镇、荣智科技园、硅谷科技园、中关村鹿泉创新中心等7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努力打造河北省双创示范基地。”石家庄市鹿泉区相关负责人说。
在今年组织的全省首次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评价中,鹿泉区名列全省第一位,并获得省科技厅300万元专项资金奖励。鹿泉区开展的各项工作举措,将为其他县(市、区)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提供良好借鉴。
邯郸市邯山区
深化“双创双服”培育壮大创新主体
今年以来,邯郸市邯山区以《河北省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2019-2025年)》为引领,扶工助企、完善载体,创新创业活力不断增强。
“为推动科技企业快速成长壮大,我们深入开展‘双创双服’活动,筛选了17家重点企业,由区级领导分包、区科工局科级干部任联络员,通过深入调研企业发展需求,按照‘一企一策’方法,对企业进行精准服务,切实解决企业困难。”邯郸市邯山区相关负责人说。
除此之外,该区还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目标分解到乡(镇)、街道和园区,区科工局所有科级干部和各科室分包区片,全员深入乡(镇)、街道、园区进行调研指导,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全力做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同时,在辖区科技型中小企业中,谋划筛选重点企业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提升科技型企业品牌影响力,引领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912家,高新技术企业32家,均在邯郸市名列前茅。
创新离不开平台支撑。围绕新兴产业发展和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邯山区依托优势企业,大力加强各类科技创新载体建设,为产业培育和企业创新搭建平台。
“当前,我们正大力组织辖区内的邯郸制药、曙光新型建材、宏发机械、天豪新材料等优势企业建设省级、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并鼓励各类机构在我区建立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通过提供科技、工商、人社、银行、法律等一系列配合政策措施,服务在孵小微企业和科技创新创业团队。”邯郸市邯山区相关负责人说,现已建有众创空间6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星创天地1家。
而依托都市近郊优势,该区还积极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和质量农业发展,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积极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创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
沧州市河间市
构建“大创新体系”促县域跃升
2018年,河间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纳入高新技术企业库61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17家,其中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2家。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已达2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886家。
“按照全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评价体系,我市力争到2020年达到A类县标准,到2025年在全省排名再提升5名以上。”河间市相关负责人说。
目标如何实现?
“近年来,我市把科技创新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成立了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前一阶段,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更名为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进一步加强了对科技工作的统筹和领导。”河间市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创新环境的持续优化,推动全市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据了解,该市着力构建“大创新体系”,先后出台《河间市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中共河间市委河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河间的实施意见》《河间市关于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河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市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企业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的实施方案》《河间市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科技创新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制定了贯彻落实河北省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的实施方案,并明确预期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为确保政策落实落地,市政府专门设立了科技创新专项奖励资金,2018年拿出584.5万元用于奖励科技创新先进企业和个人,2019年计划再拿出不低于600万元用于全市科技创新奖励,不仅为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还极大调动了企业和个人创新发展的积极性。”河间市相关负责人说。
不仅如此,河间市还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结构效益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和落实政策激励机制,提升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
“2018年,我市企业和个人共申报专利893件、授权666件,申报数量和授权数量均进入全省前30名。”河间市相关负责人说,目前,该市共有授权专利1186件,全市万人拥有发明专利1.63件,在全省县(市、区)名列前茅。
石家庄市元氏县
“十条措施”补齐县域科技创新短板
县域科技创新如何跑出“加速度”?近日,石家庄市元氏县出台“十条措施”,聚焦重点补短板,有效调动了全县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为保持财政科技投入持续稳定增长,该县不断增加财政科技专项资金,2019年预算金额达1000万元。
加强创新主体建设。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新一轮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通过梯次培育、差异指导,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量质齐升,2019年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达到700家,全县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42家。
优化科技创新条件。大力加强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不断优化创新平台建设布局、提升科技服务支撑能力,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条件,2019年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总量达到6家,省级孵化器达到1家,省级众创空间达到2家,星创天地达到10家。
增加科技创新产出。按照“有人员、有场所、有设备、有项目”的要求,积极推动企业普遍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年内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例达到55%,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1件,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50%。
设立元氏县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聚焦新能源、大健康等新兴产业发展和精细化工、机械制造产业转型升级重大需求,推动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培育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围绕精细化工、新能源、大健康食品等主导产业,建设和发展2至3个由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共同投资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具有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科技“尖兵”,更好地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服务、企业孵化等创新创业服务。
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加快专业科技服务机构和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综合服务机构发展,组织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积极发挥农业特派员作用,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能力。
壮大创新人才队伍。突出“高精尖缺”导向,积极推广“星期天工程师”“假日工程师”“网络专家”等人才柔性引进模式,扩大人才供给渠道。
完善跃升计划的落实机制。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培树创新典型、深入宣传解读,实现各类创新主体政策服务全覆盖,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和氛围。
此外,该县还加强财政资金引导,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加快建设创业投资基金、天使投资基金等,为县域跃升注入了金融“活血”。